洛陽天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 |
地址: | 河南省洛陽市東花壇啟明北路付九號 |
辦公電話: | 0379-63559023 |
銷售電話: | 18137729569 |
從出國看病熱 看中國高端醫療產業的發展_高端醫療 |
發布者: 發布時間:2015/4/16 16:06:26 閱讀: |
【中國制藥網編輯視點】近年來,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張,但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相對滯后,整體醫療服務水平處于較低的水平。但是國內市場對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逐漸增長,富裕人群對醫療服務提出新需求,醫療旅游逐漸興起。面對嚴重的“供需失衡”,國內掀起出國看病“熱”,中國高端醫療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國內高端醫療資源匱乏 境外參與旅游醫療多是私營醫療機構,而國內民營與外資醫療機構不僅少,上規模的醫院又非常稀缺。在國內占壟斷地位的公立醫院,其定位又與這種輕度醫療格格不入。 不過,跨國醫療并不僅限于此,國內亦有腫瘤、心血管病等重癥患者前往歐美“尋醫求藥”。如果說,輕度醫療出國是因為中國醫院的功能“不搭”,而重癥患者的出國,則很有可能因為中國醫院的水平達不到醫療要求。 出國看病中介機構盛諾一家的董事長蔡強與筆者交流時曾說,除了醫生能力、服務等方面的因素外,美國醫院可選擇的新藥更多,醫療器械也比國內醫院先進,結果是可以給出不同的治療方案。比如,一些醫院在治療癌癥時使用質子治療,中國醫院則無此能力。 比如,2006年于美國上市、至今在160個國家也已經上市的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以及今年9月剛剛上市的黑色素瘤治療藥物替姆利瑪,這些藥物目前在中國都尚屬空白。在國內藥物審批節奏較慢的情況下,這些藥物在幾年內都難以在中國面市。 而這種出國看重病,似乎也更像是富人的選擇。蔡強說,對于帶去美國的病人,不可能在事前告知其到底醫藥費用會是多少,比如腫瘤治療,從十幾萬元起步,最多會花費幾百萬。 高端醫保中國式困局:本土化為何難? 而在中國,專業健康險牌照申請長期處于停滯狀態,近年來資本進入健康險又開始升溫。繼太保安聯之后,陽光保險、國壽等也想要申請專業健康險牌照進入這一領域。 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醫療保險是一種保障型的產品,也就是說,按年付費,花一筆錢購買一個保障。這不僅是一種財務保障,更為被保險人提供就醫等各方面高質量的服務。因而,這種產品是一種風險防范,和中國大部分消費者購買保險,想要保本的預期很不一樣。也正因為文化和認知上的差異,中國用戶往往在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后,抱著把本用回來的心理而過度就醫,醫院由于缺乏監管,也會配合用戶的這種心理,導致商業醫療保險發展非常艱難。 市場上提供這類所謂高端醫療險產品的大部分是外資公司,或者是有外資背景的合資公司。 高端醫療保險的三大特點 第一是從高端醫療險的歷史發展軌跡來看,高端醫療險從國際客戶起步。在中國市場也就是外籍工作人員,多為外資企業的駐中國高級員工。這批人的特點是能夠很順利地理解保險的保障意義,因此在高端醫療保險發展的早期階段,這類產品有文化認同上的優勢,因此提供這類產品的保險公司考慮的是全球一致性,而不是本土化。 第二,正因為從全球一致性出發,高端醫療保險的保障程度高,價格也很高,接受的公司大部分是外資企業,然后慢慢發展成一些本土雇傭的高管,也包括一些民營企業高管。但是總體來說,這類產品的保障性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在中國,同樣的優質醫療服務并不容易獲得。這也正是高端醫療保險最軟肋的地方,雖然可以從產品設計上獲得較高的保障,并且可以通過外資公司的全球醫院網絡,獲得全球優質醫療資源。但矛盾的是,哪怕價格再高,保險公司對本土的私立醫院或公立醫院VIP部門也沒有足夠影響力,不能和服務方緊密合作去提供服務,甚至不能保證服務的質量。 高端醫療保險在中國的發展困境 從這三個特性來看,高端醫療保險在中國的發展面臨兩大困境 一是局限,市場規模極小且增長勢頭有限;第二則是和服務方之間缺乏緊密合作讓高端醫療保險不能真正成為一種優質服務產品,沒有服務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使得高端醫療保險注定走不遠。 首先,從市場規模上看,價格因素制約了高端醫療保險做大會員數量 這和醫院環境息息相關。正因為中國的醫療服務市場極不透明,包括高端私立醫院在內的服務方均缺乏和商業保險之間的數據溝通。因此,保險公司沒有能力介入整個就醫流程去控制費用,于是不得不把這種費用風險轉嫁給消費者,通過提高保費控制自身的風險。這種做法一方面是面對服務方的無奈造成的,但一方面也制約了自身市場的發展。 第二點極為關鍵,高端醫療服務所標榜的優質服務,至少在現階段仍然是空中樓閣 高端醫療保險的差異化服務之一是醫院直付,保險會員在看病時無須墊付現金,而是由保險公示直接為其支付費用。然而,這種直付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直付,目前的操作辦法是保險公司派現場人員墊付,或者通過第三方公司墊付,一些保險公司事后要求被保險人支付自費部分。這是一種手動處理的辦法。風險有兩方面: 一方面事后向客戶追討是有風險的; 另一方面這種手動模式下保險公司仍然是被動方,數據和醫院沒有互通,也沒有交流,沒有能力去干預任何治療過程,對控制費用和監管服務質量毫無益處。 同時,醫院的強勢讓保險公司提供醫療服務成為空中樓閣。雖然高端保險公司建立了優質醫院服務網絡,包括一些昂貴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的VIP部門,但事實上,要對服務產生影響力是很有限的。 中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仍然集中在公立醫院,高端醫療保險所針對的高凈值人群看重的恰恰是這些最優質的資源。大部分用戶其實并不認可私立醫院(包括昂貴醫院)在治療復雜疾病上的能力,用戶自然而然期望在購買了高端醫療保險的時候獲得公立醫院最好的資源。但矛盾的是,保險公司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公立醫院自身有量的優勢,并不會倒求保險公司給其帶流量。而且公立醫院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體系,保險公司并沒有任何談判的籌碼,所謂轉診綠色通道,公立醫院專家VIP預約,其實保險公司并沒有能力向用戶保證可以做到。 最后,所謂的疾病管理等符合國外保險控制費用和提升用戶體驗的服務,也很難在中國的土壤里展開。 被用戶認可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這些用戶最想要的資源恰恰也是最難撬動的,也是最沒有經濟動力去做疾病管理的。因為疾病管理作為控制費用的手段之一,并不能直接帶來收入,這并不是名醫有動力去做的。因此,高端保險所謂的疾病管理服務,和市場資源是錯配的。 由此來看,中國目前由外資公司或有外資背景的合資公司所提供的高端醫療保險,在服務上只是空中樓閣,無法對服務方產生影響注定了高端醫療保險只能局限在很小的市場里,而且很難控制風險。 |
上一個: FDA正式發布2016財政年度醫療器械收費標準_醫療器械 下一個: 探析醫療健康“互聯網+”的風險預警_互聯網 |